做好“加减乘除”激发经营主体活力
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。而如何把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用好,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?
笔者认为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,着力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,畅通经济循环是根本所在,这也有赖于财政政策继续做好“加减乘除”。
首先,要为财政支出做“加法”。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亿元,比上年增长6.1%。其中,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比上年增长3.9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.4%。正是基于去年加大了对重点生产和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,今年开年,我们才切实感到了经济的回升和信心的修复。这也意味着,今年财政政策要继续巩固、加强对重点生产和民生领域的支持。
其次,要为经营主体做“减法”。去年,组合式税费政策不仅在“量”上发力,也着力提“质”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去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.2万亿元。其中,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.46万亿元,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。今年,财政政策将在企业减负、激发创新活力、优化经济结构、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继续发力。
再次,要为扩大投资做“乘法”。以“专项债”为支点,财政政策撬动了配套融资以及更广大的社会资本,推动了一大批补短板、增后劲、惠民生的项目开工建设。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2年全年新增专项债发行40384亿元。“专项债”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、稳投资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,成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。财政部表示,今年将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,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。
最后,要为风险隐患做“除法”。只有严肃财经纪律,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,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,才能真正实现财政政策提质增效。
接下来,紧跟经营主体发展需求,财政政策一定会进一步发挥“倍增器”和“稳定器”作用,“组合拳”将更为精准、灵活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