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仪器芯片价格暴涨,苹果公司也吃不消
上海自从三月以来,新冠疫情肆虐蔓延,每天上万的新增病例触目惊心,各个在上海的企业不得不暂时停工停产,浦东、浦西一片“静默”,昔日繁华的南京路空无一人。
在很多人的印象里,上海是一所有格调的国际化大都市,其实上海更是我国的“芯”脏,被誉为“内地芯片第一城”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在芯片制造领域,有中芯国际、华虹集团等巨头;在芯片设计领域,有紫光展锐、韦尔股份、复旦微电、格科微等细分领域龙头。此外,还有芯片IP公司芯原股份,半导体材料、设备企业沪硅产业、中微公司等。
众多周知,芯片的行业跨度极广,产业链也足够细分。上游,主要是设备、材料和软件;中游制造层,包括芯片设计、生产、封装和测试;下游则是芯片的应用。无论上游的材料和设备,还是中游的设计、生产和封装测试,上海几乎在芯片产业链的关键领域都有布局,是全国芯片产业链最为完整、技术研发实力最雄厚的制造基地。
此次上海疫情,使得本来就存在的芯片危机更是雪上加霜,企业停工停产,物流停止,即使主机厂能够进行闭环管理,维持生产,而受到零库存供应链体系的影响,随着库存零部件的耗尽,也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困境。
再加上俄乌战争等影响,“芯片慌”、“芯片涨价”之势愈演愈烈,不止特斯拉为代表的一众车企,因芯片短缺开始涨价,就连素来以一流供应链管理著称的苹果公司,同样也难逃芯片危机的波及。
就拿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来说,得益于独步天下的使用体验和硬核品质,苹果每一代新iPhone的发布,总会引发一波抢购狂潮。去年的iPhone13同样如此,然而发布会之后,消费者普遍都要等上两周甚至一个月以上时间,才能拿到手机。
其实不止是iPhone,苹果的Mac电脑近两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新品上市之后,总是要等好长一段时间,消费者才能收到货。特别是今年3月春季发布会上推出的Mac Studio,发货期更长达三个月之久。不得不说,真是等得让人心焦。
很多小伙伴吐槽,为什么现在这些苹果产品,普遍都要等那么久才能拿到?其实,这还真不能怪苹果。毕竟,苹果肯定也希望能卖更多产品赚更多钱。真正的原因是,因为芯片短缺,苹果的产能也难以短时间满足庞大需求。
有同学或许要问,为啥会“缺芯”?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很复杂,但大致因素咱们可以来梳理一番。
首先,“缺芯”的导火索,离不开咱们开头所分析的疫情影响,以及近年来全球主要芯片厂商不同程度的产能缩减。除此之外,再加上美国得州遭遇寒潮,日本茨城芯片工厂发生火灾等原因,让整个芯片行业雪上加霜。
2019年芯片交付的正常周期为6至9周。而根据市场分析机构海纳国际公布的数据,2021年7月芯片交付延长至19周。到了10月,交付增加至22周。12月,交付比11月再增加6天,达到约25.8周,为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数据以来的最长时间。
从这份数据,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,芯片交付延期的持续恶化。尤其电子行业,受“缺芯”影响极为严重。最为典型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苹果公司,其2021年iPhone 13 Pro系列手机以及Macbook Pro笔记本的发货周期均比之前延长了2至4周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“缺芯”带来的影响,是延期收货和为更高价格买单,消费体验大打折扣。而对于各行各业厂商而言,就不是影响产能这么简单了,还要应对“缺芯”引发的芯片价格爆涨,而进一步关乎到企业能否存续经营,生死存亡,岂可小觑!
以下表格展示了一些全球知名的芯片原厂2022年涨价情况:
(图表来源:半导体器件应用网)
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因市场供需失衡,各类芯片产品已经有过数次幅度不等的上涨。如素有行业“黄埔军校”之称,知名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(TI),其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消费品(如苹果iPhone)、通信、汽车、工业等领域,在2021年9月已经有过一轮价格上调。令人咋舌的是,部分芯片由于严重短缺,加之市场炒作,涨价甚至超100倍。
图表所示是部分芯片厂商,在此前产品已涨价的基础上,2022年Q1新一轮的涨价情况。而从各企业发布的具体通知函分析,随着需求增长以及原材料、物流、劳动力等经营成本的持续上涨,后续对于芯片产品的出货价格,将很大可能还会继续上调。
在当前上海疫情肆虐,俄乌冲突加剧、全球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,未来国际形势、全球经济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,芯片价格几乎无上限的上涨,对于芯片有长期需求的企业来说,无异于拉响了警报,如何能寻到货源,尽早备货,是企业的当务之急,也是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